一言不合就語言暴力?如何說話才能夠解決溝通問題?

衝突大多遵循一種模式:溝通不良導致爭論升級,最終可能導致激烈爭吵甚至激化矛盾。 很少人會一開始就採取挑釁的態度,比劃來比劃去。 然而,有些人的言辭很容易讓人不爽。 例如,當丈夫晚回家時,妻子可能會生氣地說:「為什麼你不去死啊?如果不想過這個家就離婚吧!」丈夫聽到後更加不開心,他會覺得自己非常辛苦,回 到家後還要面對這種態度,兩人之間很難避免爭吵。 這樣的話本質上是一種暴力,它不是在陳述事實,而是在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一方站在自己的立場進行評論和批判,而另一方充滿了抵觸情緒,只會感覺對方在教訓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兩人很難坐下來好好溝通。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 vector concept - 溝通 幅插畫檔、美工圖案、卡通及圖標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 concept, misunderstanding create confusion in work, miscommunicate unclear message and information, businessman and woman have troubles with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vector illustration

實際上,只要開口說話,語言暴力就無所不在。

在小時候,父母常說我笨得像豬一樣,或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我做比較。 在學校裡,同學會給我起綽號,胖的被稱為胖子,瘦的被稱為麻桿。 即使在工作中,上司可能會威逼利誘,同事可能會說話陰陽怪氣。 不要小看這些話語的影響,它們屬於典型的原生家庭、校園和職場暴力。 然而,有一種說話方式被認為是解決90%以上溝通問題的神器。它不僅適用於日常溝通交流,也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不同層面、不同環境的衝突預防和解決,例如種族歧視和戰爭。

man beating wife - 暴力 個照片及圖片檔

你可能覺得有些誇張,但這是事實。 這個故事起源於一個大神,至於他是誰,我們先保持懸念。 這位大神擅長創造條件。 有一次,他去巴勒斯坦演講,當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每天都在打仗,而美國則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看起來美國一直都這樣做。 因此,觀眾對這位來自美國的演講者充滿敵意,甚至有人咒罵他是謀殺犯,希望他被打死。 然而,這位大神在台上與觀眾交流了20分鐘,最後那個罵他是謀殺犯的人甚至邀請他去家裡吃晚餐。 這個人就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上面提到的萬用說話公式就是他提出的。 非暴力溝通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溝通中的問題,還可能使情緒智商提高一倍。

讓我們先來看看生活中常見的暴力溝通方式,盧森堡博士將其稱為異化溝通方式,它有幾個表現:

一 : 道德評判、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判他人;比如,一對夫妻,我們稱之為 為劉英和玉田,當劉英希望得到更多關懷時,玉田可能會說她太黏人了,而劉英則會說玉田不愛她。 這些都是道德評判,因為黏人和不愛都是根據個人標準來衡量的,並非客觀事實。

二 : 進行比較,如果我們經常與他人比較,例如天天對玉田說:“你看人家永強度好,既能賺錢又顧家”,很快我們就會陷入困境,讓自己過上悲催的生活,就像作者格林伯格所調侃的那樣。如果你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只需要不斷與別人比較即可。

另外,回避責任也是一個問題

例如,劉英嫌玉田晚歸,而玉田則說:“是你每天吵吵,還讓我死。”劉英則反駁說:“是你天天不吵架,你看吵架不都是這樣來的嗎?”這種回避責任的態度往往帶有威脅性,例如刘英說:“玉田,你再這樣,我就告訴我爸和你爸。”如果刘能和赵四也加入這樣的對話,那麼情況就更糟了。然而,如果我們使用非暴力溝通來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例如,可以說:“回家晚了,劉云,這個星期你有五天都是12點才回家,我感到很难過,帶孩子很累,我需要你分擔和陪伴。以後每周至少三天在8點前回家,可以嗎?”雖然這句話有點長,但基本上玉田無法反駁。這句話包含了觀察到的事實、自己的感受、真實的需要和具體的請求,恰好符合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是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在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同時,也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接下來,我們來拆解一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看看它們應該如何應用。

group of colleagues celebrating success - 溝通 個照片及圖片檔

首先是觀察。在溝通中,觀察應該只陳述客觀的事實,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評論或給對方貼標籤。例如,父親說:“兒子兩次都沒及格。”這是觀察。而評論則是說:“兒子笨得像豬。”觀察不應該添加任何感情色彩,最好是具體且可量化的事實。

其次是感受。在溝通中,表達感受非常重要。我們應該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對方去猜測。感受包括情緒上的反應,如開心、失落、害怕、生氣等。表達感受時也要具體明確,避免含糊不清。

然後是需要。在表達感受之後,我們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這些需要是我們在特定情境中所追求的,可以是情感上的需求、身體上的需求、關係上的需求等等。明確表達需要有助於讓對方理解我們的期望和渴望。

一個家庭在家裡的沙發上看電視的後視圖。 - 觀察 個照片及圖片檔

最後是請求。通過明確地提出請求,我們可以向對方傳達我們希望他們採取的具體行動。這樣做有助於促進有效的溝通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攻擊和指責的循環中。

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通過觀察、表達感受、明確表達需要和提出請求,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解決問題,並創造一個更溫馨的環境。這種溝通方式需要練習和培養,但它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工具,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深入、更有意義的連接。

這個公式可以幫助我們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讓對方理解我們說話的目的。 同時,非暴力溝通並不是固定的公式,可以依照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順序或刪減要素。 除了這個公式,盧森堡博士也分享了三個溝通好習慣:全心全意傾聽、充分錶達憤怒和感激。 傾聽對方的表達,理解他們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並給予適當的回饋。 表達憤怒時,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渴望,並充分錶達內心的需求。 表達感激時,要具體地描述對方的幫助和滿足了自己的哪些需求,並表達真誠的感激之情。 這種非暴力溝通方式不僅可以解決溝通問題,還能幫助個人內心平和,不被情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