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有沒有跟我一樣內向、社交恐懼、不善言談的朋友呢? 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合,例如上台演講,我們立刻就會變得緊張,甚至發抖。 我認識一個叫大威尼·希爾的小伙子,他和我差不多,一上台就緊張,是典型的演講恐懼症患者。 但經過一年的幽默練習,他不僅克服了恐懼,還成為了一位出色的脫口秀演員,登上了華爾街日報和福布斯。 他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在一本書中,教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演講者。
起初,我認為幽默感是與生俱來的,喜劇演員天生逗人笑。 如果一個人沒有幽默細胞,再說再搞笑的笑話,觀眾也不會有什麼反應。 但是,透過閱讀作者總結的七個原則,我發現幽默確實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而且它還能戰勝緊張和恐懼,提高社交和演講能力。
幽默感並不僅僅是說一些俏皮話。 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往往源自於網路熱梗。 如果對方沒有聽過這個梗,就無法理解你的笑點。 舉個例子,在一次和幾個朋友的聊天中,朋友A問大家怎麼讓女朋友覺得自己情商高,朋友B回答說,回覆她暖她一整天。 我們幾個都笑了起來,但朋友A卻不懂為什麼我們笑。 原因就是他不了解這個梗。 雖然玩梗也能讓人覺得幽默,但似乎缺乏深度。 相較之下,將幽默融入故事中,尤其是與自己相關的故事,對方不僅會覺得你的話很幽默,還會覺得你這個人很有趣。
舉個例子,我跟大家講解了黑天鵝和灰犀牛這兩個概念。 黑天鵝事件是指那些不尋常的、難以預測的風險和危機,而灰犀牛則是指那些有跡可循、機率較高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問題。 用這樣的表達方式,很難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如果換成故事來解釋,效果會更好。 我小時候因為學習不好被家長打過,有一次考了30多分,心想回家免不了要挨打。 這就是灰犀牛事件。 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一個同樣學習笨的同學,他要求我把我的考卷給他,否則就要打我。 於是我拿出自己的考捲和他交換,結果他看了我的考卷後,還是打了我一頓,因為我分數還比他低。 這一頓打就是黑天鵝事件。 透過這樣的敘述,你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另外,有些醫學家發現,聽故事時,人腦的活動狀態與實際經驗時非常相似。 也就是說,故事具有強烈的代入感,能讓你的大腦更加活躍,讓印象更加深刻。 或許有人會說,故事不一定都有趣。
什麼才是幽默的事呢? 大家都喜歡看喜劇電影,從周柏林到周星馳。 如果我們拋開喜劇的外衣,會發現很多故事的本質都是主角經歷的悲慘遭遇。 正如陳佩斯所說,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因為笑其實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 喜劇演員透過建構觀眾與自己之間的對比,展現觀眾的優越感。 所以,杯是因消失過,曾經有人問一位著名的脫口秀演員,你們是不是把生活中的倒霉事當作笑話來講。 演員回答說,現在不是,以後就是了。
在書中,幽默被歸納為一個公式:悲劇乘以時間等於幽默。 當時間消除了過去的痛苦,你才能以一種抽離的戲謔態度來看待它。 因此,那些曾經讓你痛苦的事情,你應該好好記住,因為它們不僅使你變得更強大,還能使你變得幽默。 例如,我外婆有過一次被騙的經驗。 她之前腰疼,聽說有一種包治百病的凳子,裡面有一種神奇的香氣。 她花了2000塊買回家,結果發現它只是一個鏤空的木桶,裡面點的是艾灸。 之後我問她的感覺,她說腰沒好,但心痛了。
關於如何讓幽默的事情更加幽默,書中也提到了一種通用形式:鋪墊加抖包袱加連續笑點。 一般來說,我們只需要製造前兩個部分:鋪墊是製造懸念,將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個方向,然後抖包袱突然轉向另一個方向,這種強烈的反轉是笑點的關鍵。 舉個例子,前力克萊克公司的前總裁達爾文史密斯曾經為員工做了一個演講。 他的第一句話是:「好,請大家起立默哀。」台下的人一定覺得奇怪,然後站起來安靜地盯著自己的鞋子。 過了幾秒鐘,史密斯說:「我們剛才為清潔公司默哀。」於是立刻響起了掌聲和笑聲。 你可以想像很多搞笑的段子是否符合這個結構,就像一列火車,你知道它來自哪裡,以為它會繼續前進,但它卻起飛了。 就像你以為接下來會講第三個原則,但其實我想先聊一個有趣的應用程式——番茄英文。
番茄英文雖然是學習類應用,但完全不像教科書那麼枯燥,反而像聽段子一樣幽默又有深度。 它透過有趣又有料的短片呈現,利用外籍主播的優勢,帶你沉浸式體驗不同國家的人文生活。 除了提升口語水平和開闊視野外,裡面的文化知識和風趣的演員表達也可以成為你社交話題和幽默素材的來源。 此外,番茄英語也提供證詞解析、背速調節等配套學習工具,讓基礎較差的學習者也能輕鬆使用。 特別是糾音功能,可以幫助克服開口表達的膽怯,獲得更地道的發音,對於像我這樣的英語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透過持續的積累,你可以在與英語相關的社交場合中展現更自信和游刃有餘的表達能力。
幽默感與一般的對話不同,它不僅要關注說什麼,還要關注怎麼說。 脫口秀演在書中,幽默被歸納為一個公式:幽默 = 悲劇 × 時間。 當時間消除了過去的痛苦,你就能以一種抽離的戲謔態度來看待它。 因此,那些曾經讓你痛苦的事情,你應該好好記住,因為它們不僅使你變得更強大,還能使你變得幽默。 例如,我外婆有一次被騙的經驗。 她之前腰疼,聽說有一種包治百病的凳子,裡面有一種神奇的香氣。 她花了2000塊買回家,結果發現那隻是個鏤空的木桶,裡面點的是艾灸。 之後我問她感覺如何,她說腰沒好,反而心疼了起來。
關於如何讓幽默的事更加幽默,書中也提到了一種通用形式:鋪墊 + 抖包袱 + 連續笑點。 一般來說,我們只需要製造前兩個部分即可。 鋪墊是製造懸念,將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個方向,然後抖包袱突然轉向另一個方向,這種強烈的反轉是笑點的關鍵。 舉個例子,前力克萊克公司的前總裁達爾文史密斯曾經為員工做了一個演講。 他的第一句話是:「好,請大家起立默哀。」台下的人一定覺得奇怪,然後站起來安靜地盯著自己的鞋子。 過了幾秒鐘,史密斯說:「我們剛才為清潔公司默哀。」於是立刻響起了掌聲和笑聲。 你可以想像很多搞笑的段子是否符合這個結構,就像一列火車,你知道它來自哪裡,以為它會繼續前進,但它卻起飛了。
成為一位脫口秀演員並非易事,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學習和磨練。我們常常看到那些在舞台上輕松自如的脫口秀演員,但他們背後付出了大量努力。事實上,要成為一位脫口秀演員,需要經過至少七年的學習,每分鐘的表演都需要投入22小時的準備。正如一句名言所說,你必須足夠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儘管我們可能不經常上台表演,但在公共場合演講的機會還是相對較多的,比如大學組織的各種活動、公司安排的會議等等。準備充分與否往往一目了然,因為沒有準備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兩個破綻,即自以為是和怯場。
要克服這兩個破綻,作者提出了一種記憶技巧,即記憶宮殿法。你可以想象一座你熟悉的房子,從進門開始按照一條特定的路線來走,然後在每個房間裡確定要存儲的內容。最好將這個路線和每個主題的關鍵點相聯繫,並將其與房間裡的家具相結合。你還可以將這個路線畫在紙上,幫助記憶,然後在腦海中走過幾遍,加強記憶效果。充分的準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怯場感。然而,我們也知道怯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無法完全避免,就要接受它。這裡還有兩個小技巧可以應對怯場,一是採取高能量的姿勢,即做出你覺得最自信的姿勢或動作,持續2分鐘即可有效果;二是多次預演,想象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做好萬全的準備。
這兩點更多地適用於舞台上的要求。在給別人講笑話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舉止。首先,當講笑話時,自己不能先笑場。就像我上學時的一次經歷,有個同學上台講笑話,他想了想,自己忍不住先笑了,然後一句笑一句,自己很開心,結果觀眾的表情都是呆滯的。因此,和平常講話一樣,我們要字正腔圓,注意強調和停頓,同時結合手勢和表情,這樣每次都能成為掌控場面的表演大師。掌控觀眾意味著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首先要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作者提到一個例子,一位不太出名的相聲演員在舞台上,由於前面都是比較熱門的演員表演,觀眾對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於是他說:“到我上台了,你們可以去廁所了。”觀眾立刻笑了起來,注意力也被吸引過來了。
表演結束後,脫口秀演員會反覆觀看自己的表演效果,他們會將自己抽離出來,像觀眾一樣給自己打分。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評估自己的表演內容,看是否能引起共鳴,然後不斷調整,提升幽默效果。此外,這種方法還可以評估哪些段子適合在哪些場合講述,哪些段子可能會引起反感,不適合講。除了第二個原則,其他原則與幽默的關係並不大。我個人認為,我們不需要成為喜劇演員,但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重點不在於你講的笑話,而在於和你在一起時,別人感覺到輕松和愉快。嬰兒平均每天笑300次,而35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只需要15次笑。這不是因為有趣的事情變少了,而是發現有趣的人變少了。所以,如果可能的話,就加點幽默進來吧。誰會拒絕一個有趣的人呢?